一般情况下,在浏览器上实现一个动画,通常都是使用setTimeout或setInterval定时器函数实现的。而现在浏览器厂商提供了一个统一帧管理、提供监听帧的API,即requestAnimationFrame,不过,这只是一个做动画的基础API,即不基于DOM元素的style变化,也不基于canvas,或者WebGL。所以,具体的动画细节需要我们自己写。

概念

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() 告诉浏览器——你希望执行一个动画,并且要求浏览器在下次重绘之前调用指定的回调函数更新动画。该方法需要传入一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,该回调函数会在浏览器下一次重绘之前执行

注意:若你想在浏览器下次重绘之前继续更新下一帧动画,那么回调函数自身必须再次调用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()

当你准备更新动画时你应该调用此方法。这将使浏览器在下一次重绘之前调用你传入给该方法的动画函数(即你的回调函数)。回调函数执行次数通常是每秒60次,但在大多数遵循W3C建议的浏览器中,回调函数执行次数通常与浏览器屏幕刷新次数相匹配。为了提高性能和电池寿命,因此在大多数浏览器里,当requestAnimationFrame() 运行在后台标签页或者隐藏的iframe标签里时,requestAnimationFrame() 会被暂停调用以提升性能和电池寿命。

回调函数会被传入DOMHighResTimeStamp参数,DOMHighResTimeStamp指示由RequestAnimationFrame()排队的回调开始触发的时间。指示当前被 requestAnimationFrame()排序的回调函数被触发的时间。在同一个帧中的多个回调函数,它们每一个都会接受到一个相同的时间戳,即使在计算上一个回调函数的工作负载期间已经消耗了一些时间。该时间戳是一个十进制数,单位毫秒,最小精度为1ms(1000μs)。

DOMHighResTimeStamp是一个double类型,用于存储时间值。该值可以是离散的时间点或两个离散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。T单位为毫秒 ms (milliseconds) ,应准确至5微秒 µs (microseconds)。但是,如果浏览器无法提供准确到5微秒的时间值(例如,由于硬件或软件的限制), 浏览器可以以毫秒为单位的精确到毫秒的时间表示该值。

语法

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(callback);

参数

callback
下一次重绘之前更新动画帧所调用的函数(即上面所说的回调函数)。该回调函数会被传入DOMHighResTimeStamp参数,该参数与performance.now()的返回值相同,它表示requestAnimationFrame()开始去执行回调函数的时刻。

返回值

一个 long 整数,请求 ID ,是回调列表中唯一的标识。是个非零值,没别的意义。你可以传这个值给window.cancelAnimationFrame()以取消回调函数。

示例

var start = null;
var elemen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SomeElementYouWantToAnimate');
element.style.position = 'absolute';

function step(timestamp) {
  if (!start) start = timestamp;
  var progress = timestamp - start;
  element.style.left = Math.min(progress / 10, 200) + 'px';
  if (progress < 2000) {
    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(step);
  }
}

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(step);

为什么要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?

这个API会考虑页面是否可见以及显示器的刷新频率,以确定分配给动画每秒多少帧。对于同时进行的n个动画,浏览器能够进行优化,把原本需要N次reflow(重排)和repaint(重绘)优化成1次,这样就实现了高质量的动画。

setTimeout相比,requestAnimationFrame最大的优势是由系统来决定回调函数的执行时机。具体一点讲,如果屏幕刷新率是60Hz,那么回调函数就每16.7ms被执行一次,如果刷新率是75Hz,那么这个时间间隔就变成了1000/75=13.3ms,换句话说就是,requestAnimationFrame的步伐跟着系统的刷新步伐走。它能保证回调函数在屏幕每一次的刷新间隔中只被执行一次,这样就不会引起丢帧现象,也不会导致动画出现卡顿的问题。

requestAnimationFrame还有以下两个优势:

  • CPU节能:使用setTimeout实现的动画,当页面被隐藏或最小化时,setTimeout 仍然在后台执行动画任务,由于此时页面处于不可见或不可用状态,刷新动画是没有意义的,完全是浪费CPU资源。而requestAnimationFrame则完全不同,当页面处理未激活的状态下,该页面的屏幕刷新任务也会被系统暂停,因此跟着系统步伐走的requestAnimationFrame也会停止渲染,当页面被激活时,动画就从上次停留的地方继续执行,有效节省了CPU开销。

  • 函数节流:在高频率事件(resize,scroll等)中,为了防止在一个刷新间隔内发生多次函数执行,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可保证每个刷新间隔内,函数只被执行一次,这样既能保证流畅性,也能更好的节省函数执行的开销。一个刷新间隔内函数执行多次时没有意义的,因为显示器每16.7ms刷新一次,多次绘制并不会在屏幕上体现出来。

如何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?

1、调用requestAnimationFrame函数,传递一个callback参数,则在下一个动画帧时,会调用callback。
2、不传递参数地直接调用该函数,启动动画帧,下一个帧触发时,会同时触发window.onmozbeforepaint事件,可以通过注册该事件来进行动画。
不过第2种方法由于依赖于Firefox自己的事件,且beforepaint事件还没进入到标准中,所以不推荐使用。

var progress = 0;
//回调函数
function render() {
  progress += 1; //修改图像的位置
  if (progress < 100) {
    //在动画没有结束前,递归渲染
    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(render);
  }
}

//第一帧渲染
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(render);

优雅降级

//浏览器兼容处理
var requestAnimationFrame = (function(){
    return 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 ||
    window.webkitRequestAnimationFrame ||
    window.mozRequestAnimationFrame ||
    window.oRequestAnimationFrame ||
    window.msRequestAnimationFrame || function(callback) {
        window.setTimeout(callback, 1000 / 60);
    };
})();

参考

window.requestAnimationFrame